请输入
菜单

D-80Pro吊舱使用手册

产品注意事项

  1. D-80Pro吊舱搭载激光照明模块,属于Class 3B类非可见光激光器,在照明模块开启状态下,严禁目视(≤12m)或使用光学仪器直接观察激光光束,照明模块前方20cm内严禁放置易燃物体。
  2. 请在使用完毕后,将设备妥善放入D-80包装盒内。推荐存储环境的相对湿度小于40%,温度为20±5℃。若镜头起雾,通常情况下开机一段时间后水汽即可消散。
  3. 请勿将吊舱置于阳光直射、通风不良的环境,或暖气、加热器等热源附近。
  4. 请勿频繁启动或关闭吊舱,关机后请间隔30s以上再重启设备,否则会影响设备寿命。
  5. 请确保吊舱接口及表面清洁干燥,再对吊舱进行安装。
  6. 使用前,请务必确认吊舱已稳固安装于载机平台上,miscroSD卡保护盖清洁无异物且已盖好。
  7. 打开miscroSD卡保护盖前,需将机身表面擦拭干净。
  8. 使用过程中,请勿带电插拔miscroSD卡。
  9. 请勿用手直接接触或用硬物刮擦相机镜头。否则会导致吊舱成像模糊,影响图像质量。
  10. 清洁吊舱镜头时,请务必使用柔软干燥的清洁布擦拭镜头表面,切勿使用碱性清洁剂进行清洁。
  11. 未接收到有效载机惯导数据时,由于地球自转影响,吊舱偏航轴会存在每小时约15°的漂移。为保证吊舱姿态准确无漂移,需向吊舱传输有效载机惯导数据,通常情况下,需要载机GNSS定位有效。
  12. 当减震平台倾斜超过45°时,吊舱将触发保护模式并回中。(FPV模式下除外)

 

产品概述

简介

D-80Pro吊舱配备高精度三轴非正交云台,搭载829万像素40x变焦相机,同时搭载激光照明模块,即使在完全无光照的环境中也能得到清晰的图像。吊舱具备目标自动跟踪功能,可对所拍摄画面中框选的目标持续锁定跟踪。

D-80Pro吊舱支持正置与倒置安装,可免工具快速安装至各类无人飞行器或其他载机平台使用。配合GCU及Dragonfly显控软件可在电脑上实时显示画面,并实现对吊舱的控制,支持拍照与录像。

 

主要特点

  • 搭载829万像素40x变焦相机,录像分辨率4K@30fps,拍照分辨率3840×2160。
  • 激光照明模块可确保在完全无光照的环境中,相机依然能拍摄到清晰图像。
  • 具备目标自动跟踪功能,可对所拍摄画面中框选的目标持续锁定跟踪。
  • 采用小尺寸整球造型与非正交三轴机械增稳结构,极力减小回转半径与风阻。偏航轴可360°×N持续旋转。
  • 配合GCU支持网络、串口及S.BUS控制,兼容私有协议与MAVlink协议,方便进行二次开发。
  • 采用双IMU互补算法,配合IMU温控与载机惯导数据融合,稳像精度可达±0.01°,载机剧烈机动时吊舱依然可以保持稳定。
  • 支持正置与倒置安装,快速安装至各类载机平台使用。
  • 配合GCU与Dragonfly显控软件,无需对接协议即可在电脑上实时显示画面,同时实现对吊舱的控制。
  • 画面支持叠加经纬度、高度等OSD信息,照片支持写入拍摄点坐标EXIF信息。
  • 支持ONVIF与GB/T28181协议,可对接指挥平台。
  • 14~53VDC宽电压输入。

 

部件介绍

 

安装

  1. 移除吊舱接口保护盖。
  2. 将减震平台上的4颗定位销插入安装平台上的定位孔,压下锁扣以固定吊舱。也可使用螺丝穿过减震平台上的安装孔固定吊舱。
  3. 将吊舱控制线插入吊舱控制接口。将接口保护盖扣回。

⚠倒置使用或安装在具有较大震动/冲击的载机平台上时,应使用螺丝固定吊舱,不可使用快拆锁扣。

⚠插拔线缆时请动作轻柔,避免用力拉扯。

⚠扣回接口保护盖时应避免挤压线缆。

⚠使用或存储过程中,请盖好SD卡保护盖,以免液体或灰尘进入。

⚠吊舱工作时会有一定的发热,请确保设备工作时具有良好的散热。

⚠请勿将吊舱与载机硬连接,请确保使用中吊舱不会与载机发生触碰。

 

设置与固件升级

⚠使用前务必确保GCU及云台固件均已升级至最新版本,否则可能影响使用。

⚠进行设置或升级固件前,请确保电脑已安装调式模块驱动软件。

⚠进行设置前,电脑需设置为固定IP地址,与GCU及相机处于同一网段,且IP无冲突(GCU默认IP地址为192.168.144.121,相机默认IP地址为192.168.144.108)。

⚠固件升级过程中,请勿关闭电源,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害。升级完成后,请重启设备。

  1. 使用网口转换模块将电脑与吊舱顶部的ETH接口相连,将吊舱上电。
  2. 运行Dragonfly显控软件,确认与吊舱已连接。
  3. 打开设置页面,对当前吊舱进行设置。
  4. 设置完成后点击“保存”。
  5. 重启吊舱使修改生效。

 

相机设置

  1. 使用吊舱控制线连接GCU与吊舱,使用网口转换模块将电脑与GCU的ETH接口相连,将GCU上电。
  2. 打开浏览器(需设为兼容模式),在地址栏输入“http://192.168.144.108”(如相机IP地址已变更,需将网址中的IP替换为当前相机IP)。
  3. 在打开的页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(默认用户名为user,密码为0000)。
  4. 登陆成功后请按照系统提示下载安装插件,插件安装完成后,Web页面会自动刷新,并显示相机画面。点击“设置”,界面如下图所示。

 

 

相机设置-摄像头属性

  • 图像

亮度/对比度/饱和度/色彩抑制/锐度/锐度抑制/伽马

可根据需求对画质参数进行微调。

2D/降噪/3D降噪

用于抑制噪点,降噪等级越大噪点越少,但会减小画面清晰度。

  • 曝光

模式

自动:相机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节曝光量,使图像整体亮度在正常曝光范围。

光圈优先:光圈固定为设定值,相机根据环境亮度,自动调整电子快门速度与增益,以实现画面整体亮度最优。

快门优先:电子快门速度固定为设定值,相机根据环境亮度,自动调整光圈与增益,以实现画面整体亮度最优。

增益优先:增益固定为设定值,相机根据环境亮度,自动调整光圈与电子快门速度,以实现画面整体亮度最优。

手动:手动调节相机光圈、快门速度以及增益。

曝光补偿

设置画面的曝光补偿量。

自动曝光恢复

相机设置为非自动曝光模式后,可在设置的恢复时间后回复自动曝光。

    • 背光

设置该选项以提高相机在复杂光源下的适应能力,支持背光补偿、强光抑制及宽动态。

    • 白平衡

D-80Pro提供多种白平衡模式,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使用。

    • 变倍聚焦

数字变倍

设置是否开启相机数字变焦功能。

变倍速度

设置相机变焦速度,数值越大,变焦越快。

模式

手动:用户手动触发聚焦动作,相机不进行自动聚焦。

自动:相机在变焦、ICR切换等操作时,或检测到场景变化时会自动触发聚焦动作。

半自动:相机在变焦、ICR切换等操作时会自动触发聚焦动作。

快速半自动/快速自动:与半自动/自动聚焦触发条件类似、但聚焦速度更快。

最近聚焦距离

相机只会聚焦在最近聚焦距离以外的景物之上,设置为自动后相机会根据变焦倍数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最近聚焦距离。

聚焦灵敏度

设置聚焦的平稳度或抗干扰能力,灵敏度越低聚焦越平稳,越高聚焦抗干扰能力越强。

变焦跟踪

开启变焦跟踪,在变焦过程中图像会更为清晰,关闭该功能会提高相机的变焦速度。

镜头初始化

点击以对相机镜头进行一次初始化,此时镜头将进行一次推拉动作,用以对变焦和聚集进行校准。

  • 透雾

开启透雾功能,可将因雾霾或水汽灰尘等导致朦胧不清的图像变得更为清晰,增强图像的细节信息。可手动或自动设置透雾强度。

相机-编码设置

  • 视频

可在此页面设置相机视频的主/辅码流参数、也可启用/关闭辅码流。

编码模式:设置视频编码模式,支持H.264、H.264H、H.264B、H.265及MJPEG。

分辨率:设置视频分辨率,支持3840×2160、1920×1080、1280×1024、1280×960与1280×720。

帧率:设置视频帧率,支持1~30fps。

码流控制: 可设置为固定码流或可变码流

🔑仅可在设为可变码流模式时设置画面质量,固定码流模式下不可设置画质。

🔑在MJPEG编码模式下,码流控制模式只可设为固定码流。

码流/码流上限:在可变码流模式下,该设置为码流上限值;在固定码流模式下,该设置为实际码流值。

I帧间隔:设置相邻两个I帧之间的P帧数量,其范围随帧率改变而变化,建议设置为帧率的2倍。

水印设置:选中以启用水印功能。水印字符只能为数字、字母/下划线及中划线,最大长度为128字符。

  • 视频叠加

通道标题

设置在画面中显示的通道标题,并可在通过预览画面中拖动来调整标题位置。

时间标题

设置是否在画面中显示时间,可选择是否显示星期,并可在通过预览画面中拖动来调整位置。

OSD信息

设置是否在画面中显示预置点、坐标、变焦倍数等信息,并可在通过预览画面中拖动来调整信息位置。

地理位置

可设置在画面中显示的地理位置文字信息及其对齐方式,并可通过预览画面中拖动来调整位置。

字体大小

设置叠加信息的字体大小。

图片叠加

设置是否在画面中叠加显示本地上传的图片、并可在通过预览画面中拖动黄色框来调整图片位置。

🔑OSD信息中的地理/道路信息与图片叠加不可同时开启。

异常叠加

设置是否在画面中显示异常信息。

GPS坐标

设置是否在画面中显示经纬度信息。

网络设置-通用设置

  • TCP/IP

主机名称:设置当前相机的名称,最大长度为15字符。

 模式:设置相机的IP地址获取模式。设置为静态IP模式时,需手动设置IP地址、子网掩码及网关;设置为DHCP模式时,无需设置IP地址、子网掩码及网关。

网络设置-平台设置

按照所接入平台要求、设置相机平台参数。

⚠除上述设置项外,相机其余设置项请保持出厂状态,否则可能会导致吊舱无法正常工作。

⚠设置完成后,请务必点击“确定”按钮以保存设置。并重启吊舱以使配置生效。

 

云台固件升级

  1. 使用吊舱控制线连接GCU与吊舱,将GCU上电,使用调试模块将电脑与吊舱升级接口相连。
  2. 运行吊舱调试升级软件GimbalConfig,选择调试模块对应的COM口,点击“打开固件”,选择固件文件后点击“开始升级”,等待吊舱完成升级。

🔑对于某些品牌的双Type-C数据线,可能存在电脑无法识别调试模块的情况,可尝试更换为Type-A转Type-C接口的数据线。

 

实时视频播放

以相机IP地址192.168.144.108为例:

主码流(默认3840×2160 @30fps,对应GCU中的第四路流):

rtsp://user:0000@192.168.144.108:554/cam/realmonitor?channel=1&subtype=0

辅码流1(默认352×240 @20fps,对应GCU中的辅码流):

rtsp://user:0000@192.168.144.108:554/cam/realmonitor?channel=1&subtype=1

辅码流2(默认1920×1080 @30fps,对应GCU中的主码流):

rtsp://user:0000@192.168.144.108:554/cam/realmonitor?channel=1&subtype=2

 

外形尺寸

 

 

MAVLink 配置说明

ArduPilot

SERIAL1
SERIAL1_BAUD 115
SERIAL1_OPTIONS 1024
SERIAL1_PROTOCOL 2
SR1
SR1_ADSB 0Hz
SR1_EXIT_STAT 0Hz
SR1_EXTRA1 0Hz
SR1_EXTRA2 0Hz
SR1_EXTRA3 0Hz
SR1_PARAMS 0Hz
SR1_POSITION 0Hz
SR1_RAW_CTRL 0Hz
SR1_RAW_SENS 0Hz
SR1_RC_CHAN 0Hz
MNT1
MNT1_TYPE 4(Gremsy)/6(SToRM32 Mavlink)
RC1
RC1_OPTOPN 213(MOUNT1_PITCH)
RC2
RC2_OPTOPN 214(MOUNT1_YAW)
RC3
RC3_OPTOPN 163(MOUNT1_LOCK)
CAM
CAM-TRIGG_TYPE 3(Mount)

🔑MNT1_TYPE推荐设置为4,此时MNT1_ROLL_MAX、MNT1_ROLL_MIN、MNT1_PITCH_MAX、MNT1_PITCH_MIN、MNT1_YAW_MAX、MNT1_YAW_MIN会根据吊舱上报数据自动设置。MNT1_TYPE设置为6时,需要手动设置角度极限。

🔑RC1~RC3仅为示例通道号,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定义通道号。

 

PX4

MAVLink
MAV_1CONFIG TELEM2
MAV_1_MODE Custom/Gimbal
MAV_1_RATE 115200B/s
Serial
SER_TEL2_BAUD 115200 8N1
Mount
MNT_MAIN_PITCH AUX1
MNT_MAIN_YAW AUX2
MNT_MODE_IN Auto(RC and Mavlink Gimbal)
MNT_MODE_OUT MAVLink gimbal protocol v2
Camera Setup
Trigger mode Distance based,on command(Survey mode)
Trigger interface MavLink(forward via MAV_CMD_IMAGE_START_CAPTURE)

🔑MAV_1_MODE推荐使用Custom

🔑AUX1、AUX2仅为示例通道号,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定义通道号。进一步使用还需在RC Map中进行相应的映射。

🔑触发模式仅作为示例,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。

 

MAVLink通信流程

GCU收到飞控心跳包,并识别到飞控SYSID与COMPID后,触发下列动作:

  • GCU主动发送MAVLINK_MSG_ID_HEARTBEAT 0数据包,频率为2Hz。
  • GCU以1Hz频率依次请求以下数据包

飞控将这些数据填入MAVLINK_MSG_ID_COMMAND_LONG 76数据包并回传直至请求完成:

MAVLINK_MSG_ID_EKF_STATUS_REPORT 193(PX4无此数据包);

MAVLINK_MSG_ID_GLOBAL_POSITION_INT 33;

MAVLINK_MSG_ID_SCALED_IMU 26;

MAVLINK_MSG_ID_SYSTEM_TIME 2;

MAVLINK_MSG_ID_RC_CHANNELS 65;

MAVLINK_MSG_ID_CAMERA_TRIGGER 112(APM无此数据包);

MAVLINK_MSG_ID_AUTOPILOT_STATE_FOR_GIMBAL_DEVICE 286;

MAVLINK_MSG_ID_GIMBAL_DEVICE_SET_ATTITUDE 284(APM无此数据包);

  • 以上数据接收完成,且吊舱正常工作时,GCU将主动发送MAVLINK_MSG_ID_GIMBAL_DEVICE_ATTITUDE_STATUS285数据包,频率为100Hz。
  • 一般情况下,飞控会主动请求MAVLINK_MSG_ID_GIMBAL_DEVICE_INFORMATION 283数据包,此包GCU不会主动发送。
上一个
D-80Pro吊舱
下一个
D90 AI吊舱
最近修改: 2025-03-25Powered by